桃樹病蟲害農藥防治仍是主要防治措施。近幾年,農藥造成桃樹藥害事件時有發生,每年都會給大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。寫這篇文章介紹一下農藥在桃樹上的科學應用,為朋友們在桃樹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上提供參考。
在桃樹上常用的殺蟲劑
蘇云金桿菌:蘇云金桿菌為微生物農藥,具有胃毒作用。用/毫克蘇云金桿菌懸浮劑200倍液,在晴天傍晚或陰天使用,對作物葉片均勻噴霧施藥,施藥時期為害蟲卵孵化盛期至低齡幼蟲期,可有效防治桃樹尺蠖和食心蟲類害蟲。該藥劑不能與殺菌劑、堿性農藥、有機磷類殺蟲劑等混用,施藥后6小時內如遇雨需重新噴施。
苦參堿:苦參堿為天然植物源農藥,具有觸殺、胃毒作用。該藥劑可以麻痹害蟲的神經中樞,使蟲體蛋白凝固,從而堵死蟲體氣孔,最終使害蟲窒息死亡。用0.5%苦參堿水劑兌水稀釋1000~1200倍,在桃樹蚜蟲初發期均勻噴霧,可有效防治桃樹蚜蟲,安全間隔期為3天,最多噴3次。該制劑不能與強酸、強堿性農藥混用,在堿水區使用時,應先用適量食醋對水質中和,再加苦參堿水劑。
吡蟲啉:吡蟲啉是新煙堿類殺蟲劑,具有內吸、胃毒和觸殺作用。藥劑主要通過阻礙神經系統的正常傳導,從而導致昆蟲麻痹,最終殺死害蟲。在桃樹蚜蟲初發期噴施10%吡蟲啉可濕性粉劑,制劑用藥量為4000~5000倍液,可有效防治桃樹蚜蟲。該藥劑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。
氯氰·毒死蜱:氯氰·毒死蜱是毒死蜱與氯氰菊酯的二元復配殺蟲劑,具有觸殺、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。在桃樹介殼蟲爬蟲高峰期,噴施522.5克/升氯氰·毒死蜱乳油(有效成分含量為:毒死蜱475克/升,氯氰菊酯47.5克/升),制劑用藥量為1500~2000倍液,隔10天再噴施1次,可有效防治桃樹介殼蟲,安全間隔期為21天,每個作物周期最多噴3次。該藥劑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。
氰戊·敵敵畏:氰戊·敵敵畏為敵敵畏和氰戊菊酯的二元復配殺蟲劑,具有較強的胃毒、觸殺和一定的熏蒸作用,可用于防治桃樹蚜蟲。使用20%氰戊·敵敵畏乳油(有效成分含量:敵敵畏15%,氰戊菊酯5%)防治桃樹蚜蟲時,適宜在蚜蟲初發期進行噴霧施藥,每季最多噴藥2次,施藥間隔期7天。該制劑不能與堿性物質混用,敵敵畏乳油對高粱、月季花、玉米、豆類、瓜類幼苗及柳樹較敏感,注意防止藥液漂移到上述作物上。
在桃樹上常用的殺菌劑
腈苯唑:腈苯唑屬于麥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劑(EBI),是一種內吸、傳導、治療性廣譜殺菌劑。在桃樹謝花后和桃采收前(30~45天),用24%腈苯唑懸浮劑2500~3200倍液均勻噴霧1~2次,可有效防治桃褐腐病;在花芽露紅時噴施1次,可有效防治花期褐腐病(又名花腐病);安全間隔期為14天,每個作物周期最多噴3次。
硫磺:硫磺是保護性殺菌劑。在病害發生前噴施80%硫磺水分散粒劑,制劑用藥量500~1000倍液,可有效預防桃褐斑病,每季作物使用3~4次,間隔7~14天。該制劑不能與硫酸銅等金屬鹽類藥劑、二硝基類化合物混用,在高溫和強日照條件下禁用。
噻唑鋅:噻唑鋅屬于噻唑類有機鋅殺菌劑,具有保護、治療作用,內吸性好。使用40%噻唑鋅懸浮劑600~1000倍液,在病害發生初期噴霧施藥,能有效防治桃細菌性穿孔病;安全間隔期為7天左右,每季最多噴藥3次。若病情嚴重,應適當增加用藥量,切勿與堿性農藥混用。
唑醚·代森聯:唑醚·代森聯是吡唑醚菌酯與代森聯混配的殺菌劑,具有阻止病菌侵入、防止病菌擴散和清除體內病菌等多種作用。早期使用可阻止病菌侵入并可提高植物體免疫能力,減少植物發病次數和用藥次數。在發病前或初期噴施60%唑醚·代森聯水分散粒劑(有效成分含量:55%代森聯,5%吡唑醚菌酯),制劑用藥量1000~2000倍液,間隔7~10天連續施藥,可有效防治桃褐斑穿孔病。安全間隔期28天,每季最多噴3次。
在桃樹生產上,科學用藥會減少桃樹藥害的發生,大家應嚴格按照農藥標簽的使用術和使用方法科學用藥,以降低不必要的經濟損失,盡量減少果品中農藥殘留,提高果品質量安全。